访谈| 以人本为核心,为人生活状态而服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也越来越明白自己作为“健康第一责任人”的重要性,那到底什么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在2020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2021年底,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冯雪接受了《中国循环杂志》编辑部杨进刚主任的直播访谈。
杨进刚:经常有人问我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到底在研究什么?这个问题简单来说可以用九个维度来表示。首先,是“三高”问题,是指血脂、血糖、血压,都应该保持在正常范围里面。其次,常见的两个指标即肥胖和抽烟,就是我们常年都要面临的减重和戒烟问题。第三个常见的指标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即非常关键的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还有两个指标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一个就是健康睡眠,通俗来讲就是别熬夜,另一个就是要有好心态,不抑郁不焦虑,真正的健康是身心一同健康。
接下来,有请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也是心脏康复中心主任冯雪教授来介绍一下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的使命和目前的工作进展。
冯雪: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通过一年多的工作开展得到了广泛的社会支持和关注,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下心得。事实上从WHO即世界卫生组织给到人类的健康与寿命的影响因素里明确指出,60%以上的影响因素都是用生活方式引起的,尤其是心脑血管这样的慢病,更是由生活方式主导的一系列的疾病。
在2016年,全国卫生大会上习总书记就强调要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2017年党的十九大又再次强调了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国家政策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些国家政策,我们有必要去强调,要真正的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何落到医学框架内,如何变成一种科学的抓手,才能成为我们国家队引领和担当“健康中国”的使命。
目前,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涵盖了包括社区防治、心脏康复、健康管理以及健康教育四个中心。它的核心的使命是为了围绕生活方式循证医学的大数据,来搭建国家级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的学术支撑平台,同时,形成中国化的健康医学技术和能力体系,再把这些能力体系赋能给我们的基层,就形成了这样一整套的能够对于全生命的周期和全方位的生活方式干预。
最后,我们也会围绕生活方式的能力支撑体系去形成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具备硬核科技的健康产业。综合以上,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的使命有“四个化”的定位,即生活方式处方化、关键技术“中国”化、医学融入生活化、健康服务体系化。
Q 看起来是特别广泛的一个领域,中心成立了个跨学科特色的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家委员会,这个委员会的人员构成是怎样的呢?
冯雪:是的,这个问题我想大家是听完了背景介绍之后,都会疑问,做如此庞大的生活方式管理,肯定不能是仅由心血管的医生、或者说某一个学科的专家能做的事情,所以2021年4月,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筹备并成立了健康生活方式医学的专业委员会,由136名专家委员组成。其亮点是这个专家委员会并不像传统的学会是某一个学科或是一个分支来构成,事实上它是由生活方式方式相关的像心脑血管、骨关节、肿瘤、妇科、产科、儿科等临床和康复医学的专家,还包括营养医学、心理、中医、运动医学、预防公卫、健康管理,健康传播等领域以及众多优秀的健康产业的企业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跨学科的合力,其目的就是凝聚生活方式医学相关领域专家的智慧力量,积极开展跨行业、跨领域技术和产品研发,提升全方位、全周期健康生活方式医学服务的内容和质量。
从2020年起,中心每年都会召开年度的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以此为平台邀请医学界、产业界、媒介等共同交流探讨。2022年,希望能够在3月份疫情平稳之后,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和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大会会正式推出,向社会各界亮相。
Q 有了这样的专家资源,对于打造中心的教育培训体系有怎样的帮助?
冯雪:我们希望能利用这个专家库的资源,产生和国际上一流的生活方式医学国家去对标的这样一个培训体系,目前的培训体系是基于两类人群的培训。第一类就是临床的医务人员,知道从专业的角度怎样去做生活方式的干预。第二类是非临床健康从业者。实际上他们是更多的对生活方式干预的人群,例如社区的健康管理员、学校的健康管理员、工会的经营管理者,还有类似于健身教练、减重减肥教练等。目前,医学减重的培训课程马上就会上线,也是首次和健康教育中心杨主任的视频传播平台合作,争取打造医学减重课程的精品。
Q 目前我们知道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实际上有四个部门: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心脏康复、社区防治,他们都作为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有力的四个根基共同开展工作,各自都有哪些分工和特点?
冯雪:其实我们医院做的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模式,在全国都是非常创新和领先的,这种模式是要通过健康教育中心的平台去对外展示,才有可能让病人理解到我们是以人为核心和主体来搭建整个学科架构的。我们的健康管理中心是针对没有病的人群做健康管理的,在胡安易主任的领导下,健康管理中心开发了针对健康人怎么样去做全方位生活方式管理干预一系列的方案策略,也就是说未病先预防。接下来,如果被管理者出现了病症,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后,就来到了我管理的心脏康复中心。在这里对病人会开具一系列的标准生活方式的处方。等病人正式出院回归到社区和家庭后,针对大规模人群,包括患病个体和健康人群在社区里如何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这就是王增武主任带领的社区防治中心的工作。这四个部门各有分工,即有所交叉又互为助力。
Q 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有块很重要的工作内容是建设科研转化的平台,请介绍下中心做哪些科研,是如何实现科研的转化为健康服务的?
冯雪:作为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我们不只是把老祖宗传下来的比较健康的,或是国外比较健康的生活方式,做一些科普传播。其实更重要是我们要去循证的证据去论证,第一,究竟是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第二,用什么样的形式管理到生活方式。其实在这一部分我们有大量的科研和科研转化的工作,在此,我们发出诚挚——邀请希望能够和中国的优秀企业,尤其是有志于健康服务领域的企业共同打造健康的科研化。
这里给大家举几个我们重点研究的方向和实例,包括我们研究可穿戴设备究竟怎么样去监测和监护人体行为,拿到生活方式的各种数据,积累生活方式干预的像营养、睡眠、心理压力、运动情况包括强度、心率、心电等数据,利用大数据平台同时做海量的数据测算,针对病人进行多维度分析,做更精准的风险预测,这样的数据监测和分析是我们科研转化的重要内容。例如2021年底,中心和OPPO的签约合作,已经在健康监测、人工智能科技等方面开展合作研发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还包括功能食品的开发,健康医疗数据的平台管理,以及AI智能体验等,还包括健康生活方式模式化的形成,例如在康养机构、度假中心,高原地区、在贫困地区、在负氧离子更高的地区,究竟该如何去管理我们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需要通过严格的科学化的论证去得到结论的。所以科研是我们中心最大的立足点,科研成果的转化是我们中心服务于社会的一个非常大的表现形式。
Q 生活方式医学这门新兴学科的发展,在国内该领域填补了空白,请介绍下目前在学科著作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冯雪:是的,目前我们非常有必要推出国内第一部生活方式医学的译著,是由我们中心和人民卫生社共同编译出版,预计在2022年年中可以面世,这会填补我们国内该领域的空白。《生活方式医学》也是美国目前生活方式医学唯一的医学教科书,有非常庞大的章节,我们引进这本著作进行编译,组建了非常棒的编译团队均来自于各个专业跨领域的学科专家,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和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共同主审这本书,所以是非常有意义的。更值得期待的是,在未来,可以基于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医学循证证据,写出我们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医学》教科书和指南。
Q 好的,生活方式医学在国外发展比较好的有哪些国家或是机构?他们在生活方式医学方面是否有专门的医生和培训体系?
冯雪:像美国、欧洲、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都陆续开展了生活方式医学的学科发展,虽然整体上这个学科在全球发展也就是在20年左右的历史,但是以欧美为代表的国家,都已形成了成熟的教科书、教学体系以及专科医师认证。就像我们今天认证心血管病专科医师一样,他们也会认证生活方式医学的医生。
更重要的是,我想提一提他们生活方式医学市场化的发展是非常了不起的,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医学都是根植或是发展于非常大、权威机构,例如像哈佛大学、霍普金斯、梅奥这样的大的医学中心,但是他们很快与市场化的力量结合之后,就形成一系列非常大的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它通过与非常好的康养、养老、度假、酒店这些机构的合作形式,来形成对生活方式的全方位的管理。同时,也有非常多的科研转化是基于像苹果公司、Watch等这样的手表或先进、灵便的穿戴设备,对血压、血糖、睡眠、运动等一系列监测,用得到的大数据来形成进行干预生活方式的方案,由此也带动了产业的发展。
Q 这个看起来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而且想象的空间无限。其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除了北京的阜外医院之外,还在西山园区、深圳阜外、云南阜外和华中阜外四家机构也都开展了建设和布局,它们的发展方向有什么不同?
冯雪:是的,我们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战略的需求,结合地区特色,四家医院都在陆续开始建设生活方式医学中心,并且都有各自的功能定位和使命。例如北京西山正在建设的国家心血病中心二期工程,正在推进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临床研究评价中心、大数据中心以及研究型病房“四大平台”的搭建,作为生活方式医学中心的旗舰店,其使命主要是“生活方式处方”,这里基于大规模的临床实验证据,把我们的运动、营养、压力、睡眠这些给处方化,并拿到一手的科学证据形成生活方式的医学管理体系。
云南分中心,更强调“医学融入生活化”,在那里我们结合当地的高原气候,以及旅游和生态资源,希望能够搭建这种健康产业的新生态,即建设融合型的以康养为主的生态。
深圳分中心,我们特别强调“关键技术的中国化”,利用深圳比较先进、良好的产业集群,希望能够形成中国技术的可穿戴人工智能研发;
华中分中心,它的定位建立“健康服务的体系化”,就是要形成一系列健康服务的专业评价和教育培训体系。
Q 最后请冯主任从人文角度,谈谈对生活方式医学的理解?
冯雪:这确实是我们中心很希望能够跟大家表达的。刚才提到的所有的功能、架构,尤其是以循证证据为基础,基于中国的生活方式医学大数据进行一系列的科研转化、产出和战略布局等,是我们的院长也是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中心主任——胡盛寿院士策划和主导的。在整个中心的建立过程中,除了刚才我跟大家传达的使命以外,他一直在强调“大医生”的人文精神,就是一个医生不能只是做拿手术刀的医教。像阜外这样的医院,是以人文情怀为根基的医院,就是我们要以人本为核心,为人的生活状态而服务,这才是我们作为医者最终的使命。
生活方式医学中心正如院长所说的这样,我们最核心的使命,就是通过生活中点点滴滴的东西,这些东西不是刀、针、药,它是一种“和光同尘”的状态,它和你的生活并行而又感受不到,但是它们其实真正是能够主导健康,甚至解决疾病的一些问题。所以我用庄子的八个字概括就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希望我们能够和病人一起努力,在每天的吃、穿、住、行中去改善我们的健康,达到生命真正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杨进刚:好的,我们希望和冯主任一同把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做得更好,把看起来很高深的道理融入生活中那些与健康相关的小事,都能够一步一步的做好,而不需要太多的理论知识,只要是按着去做,就能够让我们享受更健康、更幸福的人生。